<pre id="srhlz"><dd id="srhlz"><tt id="srhlz"></tt></dd></pre>
    <object id="srhlz"><nobr id="srhlz"><sub id="srhlz"></sub></nobr></object>
  1. <big id="srhlz"><em id="srhlz"></em></big>

    <code id="srhlz"><small id="srhlz"><track id="srhlz"></track></small></code>
      <address id="srhlz"><track id="srhlz"></track></address>
        <code id="srhlz"><small id="srhlz"></small></code>
      1. <code id="srhlz"><em id="srhlz"></em></code>
        1. 邁肯思工控機箱-19寸工控機箱制造商 邁肯思 - 19寸工控機箱制造商

          首頁 > 新聞

          公司動態

          1U機架式服務器機箱怎么組裝

          2020-05-14   邁肯思工控機箱    0

          服務器機箱組裝經驗談大家知道,機箱對于PC來說一直都沒有擺在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服務器,機箱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機箱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很大地影響了服務器的穩定性。

          選購1U機架式服務器機箱最重要的是要考察產品的那些指標?

          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散熱--散熱的優劣是選購1U機箱的最重要指標,如果散熱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白費,這個問題在P3時代還不是很明顯,一般1U機箱只需加2、3個風扇再配合一個P3的超薄散熱器,就能解決問題,可是眼下已經進入P4高溫時代!我的感覺是P4的主頻跨入2.8G之后,溫度產生了一個躍升,如果不認真考慮機箱的散熱結構,科學設計風路,死機、燒壞元件就很難避免,特別是對于Prescott新核心的P4,例如P4-3.0E和P4-2.4A等,溫度隨隨便便就能升到90度!現在流行的雙核四核,單CPU功耗上120W的不在少數,所以散熱更是問題(編者)。在1U的這樣小體積里面運行著這么一顆強熱的芯,穩定性又從何談起呢?所以對于散熱,不小心可不行。

          那么怎樣才能鑒別1U機箱的散熱優劣呢?對于大多數兼容機箱,不可能象品牌服務器機箱那樣,針對某一種特定型號的主板做出散熱風罩的。

          因為假如機箱里有特別適合某一種主板的風罩,則肯定這個機箱的兼容性就不好,不能適合更多的主板應用,現在主板的布局雖不能說千變萬化,但是種類也很多,作為用來diy的機箱,就要有特別好的兼容性,以期能適應大多數主板的散熱需求,這也就是為什么戴爾、惠普之類的1U機架式服務器名牌服務器,能夠將散熱做得很好,因為它們的機箱內部的散熱結構都是針對它們所用的某一種型號的主板來特定設計的,根本不用考慮這種風道設計是否能夠兼容其他型號的主板的散熱,其實這種做法在一些進口的昂貴的1U機箱上也有體現,許多進口機箱和所謂高端1U機箱,其實都是針對某一些雙至強的高端主板設計的,如果換上一塊PC主板,許多元件就會擋在風路上,效果很差,所以買1U服務器機箱不是越貴越好,而是要看1U機箱在散熱設計上的兼容性好不好,能否適應各種主板特別是PC主板的散熱要求,因為許多朋友想組裝的就是一臺基于PC主板的1U超值服務器。

          風扇的量是風路設計的保證

          既然不看風罩,那就仔細看風路,也就是看機箱散熱風扇,主要看風扇的數量、布局、風量、質量。首先,風扇的數量很重要,任何事物都是從量變到質變,沒有量不可能形成質的改變,所以機箱風量的大小,和風扇的數量有直接關系,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在有一種論調,就是風扇太多沒用,只要風路布局好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在P3時代還說得過去,但是現在早已過時,現在面對的是動輒幾十瓦上百瓦的CPU,光有好的風路布局是不行的,別想著用些什么巧妙的風路設計就用一兩個風扇解決問題,而且萬一風扇稍出現點兒問題你的巧妙設計就可能成為滅頂之災。所以說首先要保證有足夠的風扇,才能談布局,打比方說,一個1000平方米的候車大廳里需要安裝30個風扇才能滿足旅客的降溫需要,可是卻只安裝了5個風扇,結果可想而知,沒有數量的保證,風路布局再合理,也達不到應有效果。

          增加風扇會讓電源造成負擔?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增加散熱風扇會增加電源負擔,其實這么說是錯誤的,風扇多了,機箱內部的風流量肯定相應增加,這是客觀事實,至于增加電源負擔,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只要是足功率的優質服務器電源,帶起區區幾瓦的幾個風扇,絕對不應該有任何問題,而且機箱內部溫度降低了,對電源的壽命也很有好處,電源也是個發熱大戶啊?,F在市場上主流的1U服務器機箱,內部散熱風扇都在六個以上,一般能夠較好支持P4-2.X的CPU,面對P4-3.X不可避免地進入主流市場,國內的廠商和研發機構也在積極行動,例如國內某些廠商就推出過散熱效果很好的十風機1U服務器機箱,采用進口大電機40×28銅芯風機,那個風力是十分驚人的,在一般PC機箱上看不到那種震懾心魄的狂風感覺。

          還有一些是獨辟蹊徑專門針對PC主板設計,不僅能夠支持P4-3.0E而且還能支持全部AMDxp的CPU,這讓喜歡AMDxp2500+的朋友實實在在地高興了一把。非其如此,真的難以支持高發熱的CPU,現在高主頻的P4功率已經達到100瓦左右,想想一個100瓦的電燈泡溫度多高?報紙都能烤著了。

          渦輪風扇就一定是好?

          在這還要說一下,就是有些朋友很迷信渦輪風扇,認為機箱里有渦輪風扇就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渦輪風扇由于設計上的問題,風量比直吹風扇稍微強一點,但是由于渦輪風扇的風力過于集中,所以對整個服務器內部的散熱不均勻,容易造成散熱死角太多,現在市場上有些JS為了迎合消費者心理,用國外舊渦輪風扇翻新后使用,價格很便宜,但是用在服務器里真的讓人揪心,從價格上就可以看出真偽,不要說進口的,就是國產的優質渦輪風扇(大口徑),就是按照萬顆訂貨,出廠價格也不低于幾十元,可是有些劣質機箱含風扇才300多元,如果用的優質風扇,光四個風扇就得200多元,那機箱是什么質量?js怎么賺錢?呵呵,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

          其次,就是看風扇的布局,良好科學的風扇布局,可以把熱量盡快送走,冷風盡快送來,這主要看這么幾方面:

          第一,主板附近要有足夠的強大風扇散熱,主要吹CPU、主板芯片組,最好還能吹到內存和主板供電電路,避免主板電容因長時間溫度過高而爆漿;

          第二,最好有冷風進入風扇,也就是能夠從機箱外面補充冷空氣進來,對于機箱散熱特別有好處,是為高主頻CPU降溫的關鍵,這一點許多高檔機箱都不具備,所以售價高決不意味著性能就好;

          第三,最好有硬盤散熱風扇,現在大容量高速硬盤越來越普及,你可以試試在電腦運行一段時間后,用手摸一下大容量ide硬盤的表面,會發現溫度非常高,甚至燙手,服務器是長年累月不停機運轉的,在這么高的溫度下持續運轉,硬盤很容易發生讀寫錯誤,甚至出現元件損壞。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務必要選擇散熱風扇和硬盤分離的結構,千萬不要使用市場上賣的那種直接擰在硬盤底部的硬盤散熱風扇,因為風扇的震動會直接傳給硬盤,現在硬盤的轉速都達到7000轉以上,微小的震動,相對于硬盤來講,都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這種震動是持續不斷的,時間長了硬盤就會損壞,這樣的例子現在很多。所以我們選擇1U機箱的時候,對于硬盤方面的,最好選擇帶有按照“零震動”原理裝配的硬盤散熱風扇,不僅能給硬盤散熱,同時還能加強對主板和CPU的散熱。

          第四,最好有電源輔助散熱風扇,現在1U服務器里主要的發熱大戶,除了CPU、硬盤、主板之外,就是電源了,在1U僅僅四厘米高度的空間里,一塊電源要迸發出300瓦以上的功率,其發熱量是驚人的,而且受到空間限制,往往散熱不是很好,時間長了,電源的元器件容易老化甚至損壞,所以,機箱內部應該專門給電源提供散熱風扇,最好是直接吹電源,而不是從電源旁邊或者后面抽風,直吹的效果確實比抽風好得多。


          工控機箱 服務器機箱 NAS機箱 ITX機箱 帶屏機箱 壁掛式機箱 挖礦機箱 多硬盤機箱 帶屏熱插拔機箱 OEM機箱 三節式導軌 機柜 1U工控機箱 1.5U工控機箱 2U工控機箱 3U工控機箱 4U工控機箱 6U工控機箱 7U工控機箱 1U服務器機箱 2U服務器機箱 3U服務器機箱 4U服務器機箱
          一级A婬片试看30分钟
          <pre id="srhlz"><dd id="srhlz"><tt id="srhlz"></tt></dd></pre>
            <object id="srhlz"><nobr id="srhlz"><sub id="srhlz"></sub></nobr></object>
          1. <big id="srhlz"><em id="srhlz"></em></big>

            <code id="srhlz"><small id="srhlz"><track id="srhlz"></track></small></code>
              <address id="srhlz"><track id="srhlz"></track></address>
                <code id="srhlz"><small id="srhlz"></small></code>
              1. <code id="srhlz"><em id="srhlz"></em></code>